近日,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2022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大奖揭晓。中国天文摄影师收获颇丰,共有5人获得了4个组别的冠军,其中来自南海西樵的梁伟棠凭借天文摄影作品《上帝之眼》从67个国家、3000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恒星与星云组冠军。“有点意外,又似乎在意料之中。”梁伟棠笑着说,4月得知入围是意料之中,但不确定能否取得意外之喜,但他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和自信。
“这张照片足够深邃。我可以永远盯着那只‘眼睛’!颜色真的带出了通常看不到的特征。”这是大赛评委对梁伟棠作品《上帝之眼》的评价。据悉,由格林威治天文台举办的APY(Astronomy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是全球最权威最大型的天文摄影比赛,一年一届。比赛分为恒星与星云、太阳、月亮、夜空等10个组别。今年共有67个国家的3000多幅作品参赛,其中恒星与星云组的竞争异常激烈。
“恒星与星云组主要拍摄恒星从开始演化到大爆炸的一生,揭示多种多样的恒星、星云等宇宙奇观。”梁伟棠介绍,该组别参赛者不限年龄,因此国外有众多摄影师利用巨大的望远镜和几十年的拍摄与图像后期经验参赛。多年来,天文圈子内一直称呼《恒星与星云》组是“神仙打架”。上帝之眼,也被称为螺旋星云或 NGC 7293,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状星云之一。梁伟棠使用Hα和OIII窄带滤镜对其进行单张30分钟曝光的连续拍摄,对上帝之眼进行了超深度的曝光,揭示了星云核心的辉煌色彩和很少见到的周围细节。一张天文图成形的背后是超半年的坚持不懈。2021年4月开始,梁伟棠明确了拍摄目标——上帝之眼。“我很想增强在其他图像中从未见过的微弱但高对比度的细节!”在看过其他人拍的目标图片后,梁伟棠发现了“意外之喜”:还没有人把周围的细节拍得清楚。在对比不同性能的望远镜后选定ASA N20 F/3.8,梁伟棠在广东通过远程控制选定了位于智利的远程天文台展开探索观测、拍摄。
“最适配的望远镜,还要有最适合的拍摄条件!一个月或许只有10天左右是适合拍摄的。”梁伟棠解释,拍摄需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变化、湿度、风速、月亮光线、时差等因素,还要每一个步骤精准计算,精确单张图片的曝光时间,一张图才不会作废。“这个过程需要的是敢于试错与耐心、细心。”直至2021年12月底,梁伟棠终于得到了64张、22.5小时的完美数据。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梁伟棠以维持真实性的原则开展漫长的后期处理周期,将目标的信息细节、颜色、动态范围和艺术性尽力表现出来。“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让图像‘像哈勃’,并幸运的得到了这个结果。”梁伟棠介绍,核心以紫色和青色为主,营造出一种空灵和梦幻的感觉。“令人惊叹的橙色、红色和黄色外部区域显示了宇宙的力量——所有的物质都在运动、碰撞和翻滚。”大赛评委Melissa Brobby点评道:“摄影师出色地描绘出螺旋星云的细微细节和鲜艳的色彩,创造出这张引人注目的图像,真正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人难以移开视线。”“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每当日落西山、天色渐沉时,天空中无处不在的繁星总会引发无尽的遐想。对梁伟棠来说,这正是开启工作的一天。出生自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西樵山脚下,梁伟棠从这酝酿了“追星梦”。小学就读于西樵第一小学时,梁伟棠就喜欢经常仰望星空,在收到父母送的望远镜后,他如获至宝。“记得小时候经常带着它爬西樵山看风景,赏赏大自然风光!”梁伟棠说,以前住在登山大道,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就跟着爷爷奶奶去爬西樵山,走着本地人才知道的小路,用着望远镜观测西樵山的自然生态资源。
“其实当时只当是一个玩具‘瞎玩’,用来看看西樵天空的星星,其实是不能用于观测星空的。”梁伟棠打趣说,作为人生中的第一个望远镜是印象深刻的。他对天文的兴趣也由此萌芽。真正让梁伟棠爱上天文,是在南海实验中学求学时。当时就读高一,地理科老师刘传懿组织梁伟棠等学生参加了广东省的天文竞赛。“那次我们师生畅游星河、齐心拼搏,最终获得了2012年的广东天文竞赛获一等奖!”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梁伟棠的父亲特别支持他发展对天文学爱好,并为他购买了一台计算机化的望远镜。在梁伟棠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怀揣着“追星梦”,此后,他在课余时间开始潜心自学天文领域的英语、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高中以后,父母还实现了他购买深空望远镜的心愿,这时的我,正式入门深空摄影!”2012年的夏天,在西樵一地区出现了一次龙卷风现象,梁伟棠深入研究动手制作了“模拟龙卷风”,让同学们直观地知道这个现象的原理,并一举获得南海区举行第九届“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及工程设计初中组一等奖。这次比赛对梁伟棠的触动很大,让他懂得了“科学探究,是需要动手去实践和积累。”因此在梁伟棠顺利考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的数学、物理、天文的相关知识后,他结合从小拥有望远镜所积累的大量观测经验,经常参加全校和周边学校的天文观测、科普活动,注重专业知识与实测的结合,深入深空摄影探索。
“印象中的伟棠同学,热爱天文、踏实好学、不懂就问,能很好地协调好学习与兴趣的关系,课程学习和兴趣爱好并驾齐驱,一样都不落下。”刘传懿说,梁伟棠是南实一批天文爱好者中的佼佼者。尽管深空摄影门槛较高,且较为复杂、繁琐,经常从每天上午10点到凌晨4点“开工”,但梁伟棠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这一条“追星”的路。如今,他把爱好发展成专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星凯科技”,主要从事天文观测、天文科普方向的工作。
“获奖只是一个开始,学无止境,我还会继续深耕深空摄影,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爱好者有机会踏入这个门槛。”梁伟棠说。梁伟棠还勉励学子要扎实于课内、拓展于课外,夯实课内所学的知识,保持课外兴趣爱好的发展,学有所成。“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西樵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6.7%,现存动植物种类过千种,成为学校与学子研学、探索之地的好去处。
近年来,西樵山按照“寓教于游、寓学于游”的发展理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自身丰富自然景观资源、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等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独具西樵山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活动。
包括推出有以赏花观鸟、植物侦探、夜间动物观察等为主的自然教育课堂以及地质研学课堂、特色国学课堂三湖书院讲坛、开笔礼研学课堂、黄飞鸿功夫体验课堂等近20项深受家长、学子喜爱的研学课堂。
此外,还开发设计出《地理研学手册》、《探索森林》等主题鲜明课程手册,全方面提升研学体验,深化学生对研学知识的掌握。截至目前,西樵山累计开展了超200场线下自然教育课程,吸引了超2万名来自粤港澳不同地区的学生及家长参与,并开展超10场自然教育公益课和近20场三湖书院特色国学公益讲坛,累计近千人受惠。
接下来,西樵镇将创新开发多主题、多元化的特色自然教育课程,构建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并创新探索将自然教育与文旅活动融合发展可能性,常态化开展自然教育课程,推动西樵山文旅产业多领域、多业态发展。
来源 | 珠江时报、西樵山文字 | 陈肖玲图片 | 受访者供图通讯员 | 关蕴琪编辑 | 佛山新闻网 林婉妍
审校 | 温爱霞、杨荣燕声明: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在后台联系小编,我们将予以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